刷屏朋友圈的“国家宝藏”,就在我们身边!
藏
最近,一部名为《国家宝藏》的“综艺”节目首播,开播当晚便在豆瓣拿下9.3分的评分,如今更是达到了9.4分,瞬间拉高了今年综艺节目的档次。
一眼千年,相隔千年宛如初见
一眼千年,时空旋转飞逝如电
一眼千年,无言也胜万语千言
通过一件件历史悠久的国宝的前世今生
讲述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
高大上的舞台效果
铁齿铜牙的讲解员
权威的博物院院长
知名的明星守护人
惊艳又传奇的故事
九大博物馆馆长,
擅长与漫长岁月交流,
多年如一日,
慢慢挖掘着国宝背后的故事。
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国宝的守护者,
每一件国宝,
都是历史的记录者。
二十七位明星守护人,
用自己的言传身教,
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,
为守护国宝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网友在欢笑中更忍不住赞叹:
“满屏都是文化!
满满的自豪和感动!”
这场关于九大博物院齐聚,27件“国家宝藏”的“展示”,即将呈现在我们眼前,它们将用无言的话语,来讲述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。
而在华大校园里,也有这么一个收藏着“国家宝藏”的地方——四端文物馆。
△ 四端文物馆
四端文物馆系由校董杜祖贻教授于2004年倡建,馆藏展品迄今已达千余件,为纪念著名侨领杜四端先生,华侨大学将该馆命名为“四端文物馆”。藏品主要有书法、绘画、陶瓷、雕刻、碑拓、图书等六部分。
在此小编选取了部分藏品
一起来欣赏一下吧
书法
文字的发源、传承和更迭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得以源源不断传承的重要原因,一如石鼓上的石鼓文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,每一篇书法作品上都有可能记载着当时的历史。
△“中华第一古物”石鼓
(《国家宝藏》首期藏品,非四端文物馆藏品)
四时吉祥一家欢喜,百年如意九州升平。
△ [清]李鸿章 行书八言联
醉来好蘸张颠发,老去重笺郑氏鱼。
△ [清]张之洞 行书七言联
苍德就封各得所乐,歆原共重但识其初。
△[清]郑孝胥 行书八言联
绘画
绘画与书法一般,在文化的传承中从未消失,既可记述当时的场景,又能记录下大好河山,还能抒发情怀。如北宋18 岁少年王希孟所作《千里江山图》不仅画出了北宋皇帝宋徽宗心中的千里江山,更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抒发得淋漓尽致。
△《千里江山图》卷节选
(《国家宝藏》首期藏品,非四端文物馆藏品)
△ 清末摹本 明八大山人山水花鸟画册七页(节选)
△ 清末摹本 明代八大山人水墨花鸟册 潘氏听颿楼藏(节选)
① 绿阴重叠鸟间关,野枣花香宿雨残。天遣浮云都卷尽,教人一路看青山
② 百花洲畔覆青坡,柳下桥头蘸碧波。凤管龙笙春寂寂,绿阴终日伴渔歌。
③ 九月霜露零,秋气已云肃。草木尽凋瘁,而有篱下菊。粲粲如有情,盈盈抱幽独。我欲餐其英,采之不盈掬。 呼儿具鸡黍,白酒正可漉。素心二三人,于焉叙心曲。陶然付一醉,万事亦已足。咏歌柴桑诗,千载有余馥。
④ 朝来暑气清,疏雨过檐楹。劲竹倚斜处,山禽一两声。闲情聊自适,幽事与谁评?几上玲珑石,青蒲细细生。
△ 陈镇庭 花鸟四屏
① 柳塘春燕。三十年八月辛 巳拙主人写于越南
② 水暖花香常并宿,人生岂 不羡鸳鸯。三十年八月拙庐主人写
③ 秋色东篱满。辛巳八月拙 庐主人写于越南
④ 髦耋图。北溟先生雅正, 拙庐写
陶瓷
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随着文化的发展,陶瓷不仅仅是最初的实用性,更多是为了观赏性,一如瓷母“各种釉彩大瓶”,用绚烂的工艺和色彩,代表了中国瓷器技术流的顶峰,象征着鼎盛王朝海纳百川的胸怀。
△“瓷母”各种釉彩大瓶
(《国家宝藏》首期藏品,非四端文物馆藏品)
四端文物馆的陶瓷藏品涵盖了仰韶文化的彩陶;宋代的青瓷器、玉壶春瓶;元代的青花瓷、钧釉、梅瓶;明代的五彩、太白尊;清代的红釉、绿釉、釉上彩等。器形则有鼎、觚、尊、罐、炉、 瓶、筒、盆、碗、盘、碟等。
△ 仰韶文化时期 甘肃彩陶双耳罐
距今5198-3723年,为四端文化馆历史最悠久的文物。
彩陶双耳罐,罐口口沿外撇,短颈圆腹圆底。装饰为红陶加黑彩,黑彩因陶罐的使用或掩埋有部分磨损脱落。罐口内饰两道粗细不等大的平行环状黑彩,器表罐颈上下绘有环状平行线条,颈部中绘有交叉相连黑彩纹饰,罐腹装饰有直立水波纹状平行线条之黑彩,罐底部为削底。整件陶罐于口沿处略有冲口、一附耳下凿有一圆 孔,其型制风格具有仰韶文化的特点。
△三足鬲式青瓷鼎
鼎与三足鬲的器形在新石器时代就以陶器的形制而盛行,将二者结合以瓷土为材料的制作流行于 宋。此器器口折宽沿、直颈、垂肩、圆腹,鼎腹至三足饰有稜线,三足底刮釉露胎。
△ 耄耋秋游青花梅瓶 底款:大清康熙年制
瓶口圆唇垂圆肩,腹曲线至足缩。瓶身以青花釉料描绘汤衡画作一幅,画作款识为 “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写于昌江珠山餐霞书之西行,立斋汤衡画”。圈足刮釉露胎。圈足内落“大清康熙年制”款。
雕刻
牙、角、玉石雕件均是中国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玩,亦是皇室与民间雅俗共赏的艺术品。玩雕刻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,是一种精神的“物化”承载。其雅致中往往体现文人雅士之情趣品位,文化内涵和积淀十分丰富。
△牙雕山水笔筒
器取象牙微弧一段仿竹韵制作为笔筒。在象牙牙面上浅雕出山水景致,再以墨彩着色。笔筒两侧各镶嵌一颗红色铆钉与画面相映成趣。筒底装饰了活动片板,如同以竹节为底一般。
△ 牙雕持花仕女 牙雕秉烛侍女
左:以前段象牙圆雕。仕女站立,左手持花,右手轻举胸前,衣带飘动,亭亭玉立。仕女发髻着黑色,襟、袖等处浅纹亦用黑色着色。
右:器以前段象牙圆雕。侍女呈缓行状,脸微微右侧,右手秉烛,左手轻举护住烛火,侍女发髻着黑色,发髻上雕花着红色,整体形象生动。
△ 水晶瓜瓞绵绵文镇
以整块水晶雕刻出大小共蔓的南瓜,藤蔓、叶片及花苞点缀其间。瓜瓞绵绵源于《诗经·绵》,其首句“绵绵瓜瓞”意为瓜始生时小,然其蔓不绝,绵延滋生。瓜瓞绵绵在中国文化中已成为一种祝愿子孙昌盛、兴旺发达的吉祥名称。作品以水晶为材,其莹如水,其坚如玉 ,充滿文思雅韵。
碑拓
碑拓是将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像,用宣纸紧覆在碑版上,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像,然后将纸揭下,纸上留下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像。使得碑文能以一种更加明了的形式传承下去,被更多人看到。
△ 泉州万安桥碑记拓本
现存于我校的万安桥碑记拓本的碑文为北宋四大家蔡襄所作,拓本清晰度良好,深得杜校董推崇。
泉州万安渡石桥,始造于皇祐五年四月庚寅,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未讫功。累趾于渊,酾水为四十七道,梁空以行,其长三千六百尺,广丈有五尺,翼以扶栏,如其长之数而两之。靡金钱一千四百万,求诸施者。渡实支海,去舟而徒, 易危而安,民莫不利。职其事:卢锡、王实、许 忠、浮图义波、宗善等十有五人。既成,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讌饮而落之。明年秋,蒙召还京,道繇是出,因纪所作,勒于岸左。
△《泉州万安桥碑记》全碑现貌
泉州万安渡石桥,又称泉州万安桥,俗称泉州洛阳桥,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入海口上,是我国古代第一座跨海巨型石梁桥,在宋代即与赵州桥并称“南洛阳,北赵州”。现与赵州桥、卢沟桥、广济桥并称“中国四大名桥”。
△ 清,沈汝瀚,海内第一桥,碑刻拓片
原位于泉州万安渡石桥“西川甘雨”碑亭内,“西川甘雨”碑上方墙中,现移蔡忠惠公祠后殿,横刻行书。
图书
△ 《不匮室诗抄》一册 胡汉民撰,民国20年(1931)初刻本
宣纸线装,木质书夹,陈三立题写书名,正文前有陈衍、冒广生、大厂居士等三人序文并题词一篇。书品敞阔,仿宋字体,初刻初刊,纸白而细腻,印制皆精,触手如新。
△《晋安杜氏族谱》,三册,民国24年(1935)重修
封面徐世昌题名,族谱收入历代各种序文、例、图、传记、墓志铭、杂志等,内容丰富详实。
如今,我校四端文物馆已成为厦门市爱国教育基地,持有效身份证即可登记入馆,免费向大家开放。
当然,参观的同时,大家也要注意保护文物,并听从工作人员的参观安排。
中华上下五千年,
数不尽的稀世珍宝,
历经重重磨难,
得以留存下来。
它们不仅仅是国之珍宝,
更深意义上,
它们是一段段历史,
一段段“活着”的史书。
而这些国家宝藏,
才是中华文化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。
近期热门推送:
图片来源:《侨艺萃珍》、网络
编辑:郭文帅
指导老师:成杰
监制:温雅彬